对于太极拳,我并无深入研究,虽然学过陈式太极拳,皮毛而已。杨氏也曾涉猎,套路都未竟。不过练起来身体那种飘逸舒泰感还是很受用的。即使说内家拳都是相通的,但就是单一拳种内部,也是各有侧重。就算是具体到门派或这个人,也是各有所长,不可能面面俱到,造诣有深有浅。幸而艺术出于生活,也高于生活,生活经验我还是有的。
我也不常推手,但是对于物将掀起,而加以挫之之力,斯其根已断,则坏之速而无疑,也有浅见。而搭手怎么拔对方的根也有体会,因为人很高境界的不多,大多数人受力时往往会有抵抗之意,除非那种在无意识情况下被扎或者被烫,才会倏然抽回手。可见只要不经过大脑处理,身体会产生自动保护反应,趋利避害。在知道的情况下,人为了自身平衡,不想被外力改变运动状态,因此只要不是不可抗力,就一定会自然地对抗,向有利于自身的方向转化,这就给了高手们机会。因为他们懂劲,而且会借劲,一旦陷入乱环,那就水上踩葫芦了。此时此刻,就是最美妙的时刻了。
由于形意拳是攻击性的,冲击力强大,速度快,往往对手来不及反应,就被打出。所以很多时候用不到慢慢的听劲。但是想玩的高妙,那就是另外一番作为。以劈拳为例,对方受到不是快速打击的向下的力,大多数人会顶抗,这样就机会来了。高手借劲改变运动方向45度往上一起,对方就会双脚拔根,一发劲人就出去了。一开始向上用力,反之亦然。很多人拔不了对方的根,乃是没有起劲,需要专门训练。拔根的对方就是物,将掀起就是失势,加以挫之之力,那倒的就更快。石碑也好,将之掀起的刹那,这时候以其根部为圆心施力,感到是很轻松的,继续掀起或者放倒都不费力,甚至一指即可。我们拔草或者拔小树丶玉米秸等,一般不会直接上提,往往会这边按倒,再向反向挒,往复几次,抓住树干对着根部使劲来回搡带几次,根部就会撕断,植物就从地上离开了。这即是挫之之力的作用,甚至在挫的同时,旋拧,效果更好。根部断了,物就掀起来了。物将掀起距其根部越远,越会省力。四两拨千斤是牵牛鼻子上的小绳,如小绳拴在其他位置,则就完全不是那么回事了。牛是活的,人也是活的。所以引出劲来牵梢节效果为好。物将掀起,那一刻因为加不加挫之之力,关系到拔根效果快慢,根已经断了,打发任由你发挥好了。道理应该是这样,但是要达到应物自然却是需要不断地实践和磨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