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近些年留学热潮的兴起,对“海归”就业前景问题的讨论也渐渐多了起来。无论是从新闻报道上,还是从身边人的故事,听到的更多的声音是海归人士对自己的工作并不满意,而且确实有调查显示近八成海归认为自己在国内的薪酬没有达到预期。“海归就业难”丶“海归就业优势不再”等消极言论一时流行起来。

也有那么一些海归,另辟蹊径,看准自己的优势,找到和他人不同的发展之路,甚至还要面对家人的不理解,但最终也实现了自己的梦想。
照顾“老”“小”有方法

近日,一则“80后海归做月嫂”的新闻刷爆了各大网站。在威海首届月嫂技能大赛决赛中,80后“海归”刘硕赢得了全场最高奖——金牌月嫂。刘硕曾在国外攻读了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归国后,在2014年前投奔已在威海安家的父母,开始新的生活。已结婚并打算要孩子的她把工作放下,在威海当地报了一个月嫂培训机构,学习自己带孩子。没想到高学历的她表现出了学习育婴知识方面的天赋,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了专业月嫂。一开始她的家人都不理解,觉得“白出国读书了”,但随着刘硕在工作上的表现越来越好,且每月收入都能过万,才渐渐接受这件事。


无独有偶,还有这样一位海归,也因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让家人不能理解,她老公甚至曾因此提出过“离婚”。2003年,从日本学习服装设计专业归来的周秀红本应前途一片光明,她当时可以选择自己开服装店,或是到知名服装厂任职,最不济也能凭借日语一级证书当日语翻译,但她却放弃这一切开办养老院。这个想法遭到全家反对,但周秀红坚持了自己的想法。经过十几年发展,周秀红的养老院由一家变为两家,业务范围也从简单的服务拓展到日间托老丶老人食堂丶钟点服务丶用品配送丶代办服务等,让很多老年人享受到高品质的晚年生活。


“脏活”丶“累活”也别有洞天

李震从美国学成归来后看好垃圾回收领域,放弃原本稳定的工作,带领团队在北京朝阳区劲松附近开始垃圾分类回收工作,他还时不时亲自上阵。从“高富帅”到捡垃圾,外人不能理解,女友也和他分手。这样尴尬的境遇并没有让李震退缩,他研发一站式垃圾分类回收站,想尽办法鼓励居民主动把垃圾分类,如今他服务的社区内有三分之一住户已经养成垃圾主动分类的习惯。虽然目前在中国垃圾分类回收再利用尚属新兴产业,但发展空间大,后劲足,李震对自己的事业充满信心。


曾经北大学子卖猪肉的新闻引起过热议,尽管大多数人都无法理解,但启发了在美国读书的海洋。80后北京小伙儿海洋2012年获得美国威斯康辛州州立大学工商管理专业学士学位后海洋只身来到广州“壹号土猪”培训学校学习。除了学习分割猪肉,还要学习专柜的运营管理技巧。如今他成了北京“壹号土猪”猪肉专柜负责人,但当时他在做这个“离经叛道”的选择的时候和家人也是做了好一番斗争。


餐饮小领域也有大作为

在北京国贸一个不起眼的位置,有一家煎饼店,店铺只有几十平方米,却创下了年营业额500多万元的纪录。煎饼果子店铺的老板名叫赫畅,是曾留学丹麦的海归。这个海归的煎饼店不同之处在于把煎饼果子和时尚结合起来,真正做到“土洋结合”。在口味上,搭配不同食材变换多种口味;店内装修上,摆满了老板从世界各地带回来的精致物品。很多白领都愿意光临这家店铺,因为他们觉得“吃的不光是煎饼,还有一种文化在里面”。



大连的刘明炜是留学弗罗里达大学的海归硕士,在企业当白领的同时还兼职摆起了热狗摊,创业起步从小小的热狗开始。刘明炜的热狗生意也在网络平台上进行宣传,他的微博账号“大连热狗哥”常常与顾客进行互动,有时还发一些卖热狗的心情感悟。


如今,越来越多的海归在就业时选择一些“传统又另类”的行业。有人质疑海归做这些未免大材小用,但其实无论是从经营的方式还是从管理的理念上来看,他们都给这些传统行业注入了新鲜的血液。有很多海归的就业选择一开始也遭到了亲朋好友的非议,他们觉得做这些事情简直浪费了在国外念的那些书,但他们都用可观的收入和出色的工作表现,改变了亲朋的看法,并获得了他们支持。

这些海归的就业之路对你有什么启发吗?欢迎给小编留言~

图片均来自网络,侵权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