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型 : 二手车
类别 : 买车
类别 : 卖车
类别 : 租车
品牌 : 奔驰/宝马
品牌 : 其他
案例一 说好旧车1万三 还贷款时变两万 (星岛日报)
华裔林先生通过口头协议与车行谈好购车价格,以1万3千多元的价格购买一辆二手本田轿车。岂料当车辆过户后,林先生开始偿还车贷时,才发现合同上所写的购买价格为2万多元。林先生怀疑这是车行设下的陷阱,欲寻法律途径解决。
  
林先生昨(26日)于美国福建同乡会内介绍,他在8月初从一处车行购买2011年的本田轿车,当时这辆二手车的里程已积累3万6千多英里。购买时,他与车行代理口头协议价格为1万3千多元,支付首付3500元,贷款1万元,车贷利率为5.99%。车辆过户后,林先生也开始按时向银行缴交车贷。
  
交过第一个月的车贷之后,林先生从银行的月结单上发现自己的车贷金额不是1万元,而是2万多元。不明其中原因的林先生再去查询购车合同,才发现合同上所写的车价为2万多元,车贷金额也是2万多元,贷款时间为66个月。林先生强调,当时他与车行的销售人员口头谈好的价格是1万多元,为何到了合同就变成2万多元。
林先生怀疑这是车行人员欺负他不懂英文所设下的一个陷阱,但如今购车合同上注明的购车金额为2万多元,他不知如何才能证明他当时与车行所口头协议的购车价格。律师戴禺指出,许多华人曾投诉过类似的遭遇,但要避免这样的遭遇,最重要还在于购车人自身的做法。  
戴禺指出,购车者在购买车辆时,应携带懂英文者一同前往,签合同丶贷款申请书时都需要细读纸上所写的金额及条款,签名时要慎重。
华人喜欢用现金支付,但因此却失去支付的凭据,使用支票交款虽然比较麻烦,但是能够证明款项的来龙去脉。

案例2 花1万买二手车 华男悔手写收据难成证据


董先生展示缴纳电召车公司1万元现金所获得手写收据,律师指出这样的收据很不规范,难以成为有效证据。


纽约报道:华裔董先生从广告上看到一家电召车公司招聘司机加盟的广告,承诺日收入约300元。因此心动的董先生,缴纳了1万元现金通过该公司购买二手车。目前,嫌弃车辆过于破旧的董先生希望与该公司解除合约,遭对方拒绝。律师指出,华人通常不重视合约的重要性,但没有合约就更难令买方的利益得到保障。
董先生介绍,他从广告上看到这个电召车加盟广告,日入300元左右,很是心动。于是,他根据电召车公司的要求,缴纳了1万现金,购买一辆2003年款的二手林肯轿车。  
买车前,公司根本没有让他看过车,取车时他才发现这辆二手车的车况实在太糟。他开着车两次前去纽约市的士和电召车管理委员会(TLC)检查,都无法过关。  
日前,电召车公司的负责人将车送去TLC检查,则顺利通过。现在,这两二手林肯轿车已经过户到董先生的名下。但董先生担忧车辆的车况过于糟糕,并且打听到同行的收入仅有日入百元左右,心生退意。于是,董先生找到电召车公司,希望能够解约,他并愿意支付部分的违约金。但是,董先生的要求遭到电召车公司的拒绝。
  
律师戴禺指出,依据董先生所描述的情形,应属于董先生单方面的意愿要求解约。但是,董先生与电召车公司之间未签有任何合约,因此外人根本无法弄清楚董先生与电召车之间的关系是购车关系还是加盟关系。董先生支付的车款1万元,通过现金形式支付,并且获得收据为手写,很不规范,难以成为证据。
  
戴禺指出,无论是合作生意还是购买物品,最重要的是合约,合约上将会注明违约丶解约的详细条款,为合约双方提供一定的保障。没有合约,令许多说法都显得无凭无据丶难以立足,而当一方违约时,另一方也很难对违约方究责。

案例三:华人亲述 我在美国买车被骗 Dealer骗术神乎其技

摘要:
买车被骗, Dealer把Lease的Program说成是Purchase,用较低的月付款引人上钩,用口头的承诺让你相信这是purchase,39个月以后你才会发现还要付13K才能拥有车,不然车会被收回.
前些天看中了一辆Nissan Altima2007, 周末想去把它买下。和Dealer讨价还价了半天,最后商定成交价18.5K,接下来去和Financial Manager谈Finance的事情,受骗的经历由此开始。
Financial Manager 极力向我们推荐一个Smart Buy的Program,APR只有1.99%,分39个月付清,每个月付大约500,如果选择常规的60个月Finance,APR为6.99%,我们一算,觉得这个比较划算,就决定要这个Program.
于是Dealer让我们签了一堆不相关的表,最后拿出Contract给我们签的时候,我们一看不对,上面是Lease的Contract,第一部分写的是每个月付款额,第二部分写的是39个月后车的残余价值是13K。我们觉得不太对劲,向Dealer再三确认这个到底是purchase还是Lease,Dealer向我们保证这个是Porchase Program,只是这个Smart Buy的Program刚刚出来,所以和Lease用同一个Contract Form,我们只用关心第一部分,第二部分指的是39个月后我们的车还值13K,同时向我们保证每个月付大约500,39个月后我们就拥有这辆车。我们还是不放心,让Dealer待会给我们一个书面的Confirmation这个是purchase而不是Lease才签字,Dealer满口答应,说他在这里做了十多年了,有问题可以随时找他,我们才满腹狐疑的在上面签了字,觉得这个店还挺大的,不太可能这样明目张胆的骗人吧。签完字后,那个书面的Confirmation他却一直没有给我们,只是说2周以后我们就会受到正式的文件。
回到家以后,我们上网想找找这个Smart Buy的Program,却找到一个和我们一模一样的受骗报告,并且是在同一个Dealer那里。

这个网站还有附近很多Dealer的骗人经历
我们再仔细读了读Contract,Dealer为了让每月付款额更具有欺骗性,把车价写到了28K,(24K MSRP+ extened warranty +tax),这样减掉车的残余价值是13K,39个月里面付的钱大约等于买入价18.5K,好让人误以为是purchase这样算下来,比起直接买,我们要损失8K左右(折算到当今价格)。
第二天我们赶到那里,果然这个Financial Manager已经不认帐了,说这个SmartBuy是一个Lease Program,39个月以后我们有Option去付这个13K,也可以不付(不付车就被收走了)。好在是周末,Contract还没有被正式送出,我们用了一个小Trick拿到了原始的Contract,并提出换Program,用常规的60个月Finance,APR为6.99%,Dealer这个时候说这个价格不行,要多交2000+2000的Extened Warranty,我们当然不干,最后negotiate的结果是车价涨到20.3K+tax,并且得使用他们的7.99APR的Finance.
结论:
Dealer都会骗人,嘴唇一动就是在撒谎,千万不能相信他们嘴里说的一切以纸面的Contract为准,不要相信Dealer
如果什么事情Too goog to be true,不要相信,特别是和Dealer打交道的时候

案例四 华人记美国买车遭遇骗局
没有"车"几乎在美国是不能生活的,因此偶和老婆决定赶快买车。
开始行动,第一步先在craiglist等bbs上找各种卖车的帖子,目标锁定在5000美元以内的二手车,美国二手车市场发达且成熟,每天都有大批的买主和卖主在成交。
经过我的筛选,有几款性价比较高的车进入了我的视线,一款2000年左右宝马,出价仅4300美金,一款Acura,还有一款Camry,当然最吸引我的还是BMW,这么便宜,我就能开上宝马了?人的贪念一出,就离陷阱不远了。
我开始用email和买家联系,卖家很快就回信了,说他要离开美国,自己现在就在国外,并把车委托给一个公司帮他卖,而这个地点还不在加州,如果我决定购买的话,到一个什么automobile的网站付款,付款之后那个公司就会把车从外州给我运过来,我还有15天的试用期,如果这个期间不满意,还可以退款,听上去一切都很美,我已经“糊里糊涂”开始憧憬我的宝马梦了。
接下来,老婆买了CarFax的服务账号,一个月30美元(我们只买了一个月,足够了),此网站可以查到该车所有的历史记录,包括交易记录,事故记录,根据此记录你可以对车况有个大概的了解,比如如果是私家用车,那车况就相对好一些;如果是租车公司的车,那肯定就糟糕点,因为自己的车自己才会爱么,还可以到专门的旧车评估网站,看看大概值多少钱,由此可以看出美国互联网的发达及二手车信息服务的专业化。
后面,为了保险起见,毕竟这是我们出来乍到美国第一次买大宗商品,老婆咨询了朋友,结果朋友一听是外州的,还要把车运过来云云,说这事儿不靠谱,十有八九是骗人的,老婆要我立刻收手。
我不太甘心,倒不是因为那个宝马,而是想搞搞清楚这些家伙到底是不是骗子,是如何骗人的,毕竟我浏览那么多信息筛选出个车也不容易。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那就是他提供的照片,把车牌给抹掉了,我想正常的话为什么要将车牌抹掉呢,不就卖个车,还怕别人知道车牌号?于是我又发了一封email,询问他的车牌号,说我想查查车的更详细状况,结果是可想而知,泥牛入海,再无音讯了。我仔细琢磨这骗子的关键在哪里呢,当然是交易,那么那个叫什么automobile的网站就很有嫌疑了,因为你是付钱给它的。结果在网上又一查,果然这个网站信用记录非常糟糕,早已被列为黑名单了。事情到此为止,无疑这是个骗局了。

后来在mitbbs上居然看到了另外一个故事,不同的是他被骗了。一个刚从国内来的留学生,在bbs上找合租房子的室友,结果有个人说现在外地,很想租他的房子,两人说好价钱,人家还寄来一张支票(问题就出在支票上)。他也还算小心,拿着支票去银行入了,当时没有问题,他还查到银行卡上的数字变了。那骗子后来说,这个支票是他的同事帮他付的,希望他将上面多余的金额退还给他的同事,结果这个小伙给人家电汇了3000美元。没过几天,银行就给他打电话,说支票有问题,人家取消了,这下可傻了,白白损失3000刀,可怜刚来美国就被骗实在值得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