殊途同归——星云大师及美国法律看孝道:子女不孝老母亲冻死家中!

孟子曾经提到有五种不孝之罪:
1.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
2.嗜好赌博,贪爱杯中之物,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于不顾,是第二不孝。
3.只知护爱妻子儿女,积聚自己的财富,却把父母冷落一旁,无关怀请安之情,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
4.放纵耳目声色的娱乐,沉溺欲望,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5.好勇斗狠,爱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忧惊怕,使家门不幸,是第五不孝。
中国自古就有孝顺父母的传统美德,可是近年来,越来越多老人明明子孙满堂,却落个老无所依孤苦伶仃的下场——且不说久病床前无孝子,很多年轻人甚至在父母身体健康时都对老人百般嫌弃。
伦理道德无法维系子女对父母的孝顺,只能由法律来约束子女对父母的基本扶养义务。
很多中国人以为,美国人都特别独立,在美国没有“养儿防老”的概念,父母年迈后不需要子女扶养——这是大错特错!在美国,一样有法律规定,子女有扶养年迈父母的责任和义务——这并不是中国的传统美德,而是“孝顺父母”本身,就是身为人子必须要做到的基本。
佛法要求子女从心出发去孝顺父母,而法律从惩罚震慑的角度去强制子女扶养父母,本质上,都是为了保证父母年迈后老有所依,进而能享天伦之乐。

星云大师谈当代问题1:心宽天地宽
俗语说:“久病床前无孝子”,现代不少年轻人平常就疏于对父母“晨昏定省”,如果父母生病了,兄弟姊妹之间相互推诿的情况,更是时有所闻。请问大师,子女对于年老尤其身患疾病的父母,应该如何尽孝呢?佛教对“孝顺”,乃至对亲族家人的伦理有何看法与主张吗?请星云大师开示。
孝顺是中国古老的传统美德,孝亲思想维系了社会的伦理道德,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健全。然而随着时代潮流的演变,现代人愈来愈不注重孝道伦理,尤其所谓“代沟”的问题,越发使得现代人的“亲子关系”更为疏远丶淡薄,因此社会上有愈来愈多的“独居老人”。这固然是时代变迁等诸多因素所造成,但是传统的孝道观念式微,绝对是当中重要的一环。
所谓“有空巢的父母,没有空巢的小鸟”,父母一生守护着儿女,永远都是扮演着“倚门望子归”的角色;但是儿女一旦长大成人,往往只知追寻自己的理想,毫不顾念父母。父母在儿女面前,永远都是付出者,却很少得到儿女的回馈。
例如,父母年轻时,每日接送儿女上下学,日日月月丶岁岁年年,无怨无尤;但是父母年老后,儿女偶尔陪父母到医院看病,一次丶二次,他就心不甘丶情不愿的嫌烦,正是所谓“久病床前无孝子”的写照。尤其常见各大医院的儿童病房里,每天有不少孝顺的父母进进出出;老年人的病房里,则少有孝子贤孙探视。儿女不但平时难得到医院探望父母,更别说在病榻前的关怀丶照顾了。
中国传统的孝道观念,基本上是可以和佛教的报恩思想相互辉映的。但是世间的孝顺,有人认为“孝”是应该的,“顺”则有待商榷。因为有些父母以他浅陋的知识,要求儿女听从自己的主张,结果儿女为了孝“顺”父母,放弃了自己的理想,荒废了自己一生的前途,殊为可叹。所以,我认为现代儿女真正要尽孝道,不但在某些地方要了解父母的心丶顺他们的意,尤其要引导他们有正确的宗教信仰,让他们对未来老年的生活有所归宿,甚至无惧于死亡,对来生充满希望;能够让父母欢喜丶安稳丶自在丶放下,这就是孝道。
因此,佛教的孝亲思想超越一般世俗的小孝。如莲池大师把孝顺分为三等:“生养死葬”,只是小孝;“荣亲耀祖”,是乃中孝;“导亲脱苦”,才是大孝。前二者是世间的孝道,其利益仅止于一世,再说即使家庭和敬孝悌,子孙承欢膝下,也会有生离死别之苦;家业庞大,功业彪炳,足以让父母享有富贵,万一无常来临,天灾人祸也会使崇高的地位毁于一旦。唯有引导父母正信,不但给予父母精神上的济度,增长菩提智慧,而且使他们永断恶道,甚至了生脱死,其福德广大难量,这才是最高的孝道。因此,希望现代的父母与子女之间,彼此都能建立一些新的孝道思想与伦理观念!

星云大师:佛教丛书8—教用
佛教与孝道
枝叶繁盛的树木,扎根于厚实的土地;流水汤汤的江河,溯源于雪岭山脉的蕴藏;乌鸦孝亲反哺,羔羊感恩跪乳,动物尚且懂得回报于亲恩;万物之灵的人类,也从「上代而来,从己而出」的血缘关系中,将人性的真爱与善美发挥到极致,推及宗族丶群我,传承了代代的伦理之爱,稳固了人类生活的秩序。
中国是一个重视孝道的民族,「父子」,被列为五伦之首;青年守则中有「孝顺为齐家之本」;《孝经》中说:「孝是德之本,依教而生。」显示中国人以「孝」为人格养成,也是伦理道德实践的根源。
佛教初传中国,曾受到儒家学者的非难。他们最常以「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来攻击佛教剃发出家乃不孝之举。事实上,佛教是一个重视孝道的宗教。例如《父母恩重难报经》记载母亲怀胎生产的艰难丶危险以及养育儿女的艰辛,因此说:「假使有人,左肩担父,右肩担母,研皮至骨,穿骨至髓,绕须弥山,经百千劫,血流没踝,犹不能报父母深恩。」足见佛教对孝道的重视。
孝与不孝
谈到孝顺,一般人以为只要对自己的父母克尽奉养,就是孝顺了。事实上,乌鸟禽畜尚知反哺,奉养父母只是孝顺最基本的一环,除了对父母尽孝之外,更要扩而充之,对宗族尽孝;功成名就,才能光宗耀祖,门庭增辉,使祖先不致蒙羞。甚至进一步扩大孝道的范围,对整个民族尽孝,对一切众生尽孝。
儒家的曾子说:如果没有特殊缘故,而随便杀害一只昆虫蚂蚁,就是不孝;没有特殊缘故,随便摘取一花一草,就是不孝。曾子把孝道的层次提升到对动物丶植物,乃至对一切众生的爱心,这种无私广被的慈悲仁爱,就是孝顺。曾子能将孝顺诠释得如此圆融,无怪乎日后成为孔子门人中弘扬《孝经》的传人。
「孝」的意义是什么呢?所谓「孝」,是爱心的表现,孝是对亲人一种至真感情的流露,孝是人我之间应有的一份责任,孝是人伦之际的一种密切关系,在千百年流离颠沛,迷惘失措的时空里,孝维持了长幼有序,父母子女世代相承的美德,孝是对生命的挚诚感谢,更是无悔无怨的回馈报恩。孝就是与亲与人与生的关系。
子女爱亲,当如羔羊跪乳,有极谦恭和睦的心态,让父母顺心适意,弥补他们为养育子女而牺牲奉献的生命时光,抚慰他们为子女承受的辛劳伤痛。因此,孝亲之道,除了尽本分如羔羊跪乳之外,更应该积极学习「乌鸟反哺」,常怀亲恩,亟思还报,才不失为人子之道。所以提倡孝道就是要如何积极去孝养父母,解决老年的孤苦,甚至解决同胞民族之间的老人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大孝。
过去五代同堂的社会,老人是宝贵的智慧财产,随着时代的易革,家庭结构的改变,同堂的古风逐渐消失,父母子女之间形成了所谓的代沟,甚至于悖逆不孝,不知孝敬父母。佛教有一首诗,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慈心,这首诗说:
记得当初我养儿,我儿今又养孙儿;
我儿饿我由他饿,莫教孙儿饿我儿。
我们应当多多深思:不孝父母是多么的罪过!孟子曾经提到有五种不孝之罪:
1.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
2.嗜好赌博,贪爱杯中之物,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于不顾,是第二不孝。
3.只知护爱妻子儿女,积聚自己的财富,却把父母冷落一旁,无关怀请安之情,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
4.放纵耳目声色的娱乐,沉溺欲望,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5.好勇斗狠,爱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忧惊怕,使家门不幸,是第五不孝。
羔羊尚能跪乳,乌鸦更知报恩,人若不知孝顺父母,进而孝顺国家乃至一切众生,就失去所以为人的尊贵了。
佛教对孝道的看法
佛教认为孝可分为三种层次:一般的甘旨奉养父母,使父母免于饥寒,只是小孝;功成名就光宗耀祖,使父母光彩愉悦,是为中孝;引导父母趋向正信,远离烦恼恶道丶了生脱死,使宗亲得度,永断三途展转之苦,才是上上大孝。佛教认为克尽孝道,应该注意下面三点:
1.孝必须是长期的,而不是一时的
孝顺父母应该长期不断,源源不绝的奉养无缺,而不是凭一时情绪的喜恶,偶而给予饮食供养。譬如有人说几年前我曾经买过两罐奶粉孝养父母,不是也尽到孝道了吗?几年前的几罐奶粉供养,如何报答父母的劬劳恩泽?父母以毕生岁月为我们献出一切,最起码我们也应该同等付出回报,不能终身膝下承欢,也应该长期侍奉汤药。
2.孝必须是实质的,而不是表面的
孝顺父母要在实际上解决父母的需要,使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有所倚靠,百年丧葬没有后虑。给予父母心理上的慰藉,精神上的和乐,而不是沽名钓誉,表面功夫,做给世人观看的样版故事。
3.孝顺必须能全面的,而不是局部的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孝顺应该从自己的亲人做起,渐而扩充至社会大众,乃至一切无量无尽的众生。不仅要孝顺自己的父母,更要泽被广大的众生父母,全心全力解决一切有情的烦恼,才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
《末罗经》上说:「如地积珍宝,上至二十八天,悉以施人,不如供养父母。」
以充满天地,乃至二十八天,那么众多的珍宝奇玩来施舍他人,其中的功德都不如供养父母箪瓢之食的功德来得大,供养父母功德的殊胜,由此可以明了。从佛经上对孝道的赞叹丶强调,可以确定佛教对孝道思想的重视,只是佛教的孝顺观有别于儒家的注重在家的丶世间的孝行完成,佛教主张孝道更应该是出家的丶出世的孝心普遍。
《梵网经》上说:「孝名为戒,亦名制止。」孝顺生身父母固然是孝,持戒不犯他人,以法制止身心行为,更是对有情众生的孝顺。因此孝的意义,并不限于对今生今世父母的孝思。当然爱由亲始,对于父母的孝顺是人子最基本的伦常纲纪。 《大集经》上说:「世若无佛,善事父母,即是事佛。」生逢诸佛涅盘的末法时代,要将父母当作佛陀一般来侍奉尊重,因为父母的生养,我们才能得以保有人身,进而去追求佛陀所诲谕的慧命,人身具足,慧命成就,才能圆满菩提,证得佛道。因此,要侍父母如佛陀,进而事一切众生如如来。
佛光山对孝道的实践
1.孝道的实践
佛光山致力推动人间佛教,对于上千位的出家弟子丶入道的在家师姑丶教士,除了注重教育,充实内学,增长道心,致力弘法度众外,常住也设立具体办法,鼓励徒众对俗家父母尽孝道。例如:父母亲大寿时,常住会准备礼金丶寿礼,以便弟子返家祝寿,略尽心意;若父母年事渐大,乏人扶养,本山有佛光精舍,可让弟子就近照顾;父母亲属往生,依其家庭状况给予丧葬佛事的协助;本山的万寿园更提供有龛位以奉安父母亲属灵骨。
跟随我出家学道的青年弟子们,他们的父母到了佛光山,我总是竭尽热诚招待他们,弟子们就说:「师父!您事情忙,我们的父母由自己来招呼就好了,怎好劳动您!」我总是回答:「不要紧!我出来已经数十年了,离开了父母丶师父,孑然一身到了台湾,有家难归,有亲难孝,你们的父母等于我的父母,分一点让我照顾,尽尽我的心意。」佛教并不是说出了家就不要父母,不重视人间的伦理关系,而是要由孝顺自己的父母,扩而孝顺众生的父母;从今生的父母,而推及过去多生的父母。
一九九三年二月十日,佛光山首次举行「佛光亲属会」,藉由亲属联谊活动,让徒众的父母前来了解本山宗风丶弘法度众的主旨,以及如何利益社会丶回馈大众,也让父母亲属进一步肯定自己子女出家修行的功德与意义。
渐渐地,许多原来反对子女出家的父母丶亲人,经过这些活动的参与后,从最初的对立丶默然,到后来成为护法,不仅把对子女的爱扩大为对众生的爱,也种下了自己得度的因缘。
2.孝亲的典范
佛光山徒众中,也有许多孝行感人的事迹,例如:现任美国西来寺住持暨国际佛光会世界总会秘书长的慈容法师,四十年前,当一般民众对佛教还普遍缺乏正信时,毅然选择出家,投入弘法利生的事业,全家人非常不以为然,尤其她的大哥说:「在佛门里,一无用处!你出家后,不准再过问家里的事。」多年后,慈容法师的母亲年老卧病在床,儿女们散居在各地,无法尽到照顾的责任,只有慈容法师将母亲迎到寺院奉养,亲侍汤药,直到母亲终老。最后,家人终于认同:「我们家十一个兄弟姐妹,只有你最有用。」后来,不仅度了妹妹依来法师出家,其他兄弟也成为佛门虔诚的謢法信徒。依程法师将病笃的父亲迎到佛光精舍全心照顾,十数年如一日,心甘情愿地孝养,直到父亲安然往生。她的孝行事迹,还曾得到「孝亲奖」。
佛法不离世间法,佛光山认为:「出家」并不是离家或弃家,对俗家父母本应尽孝,期许自己精进修行度众,道业有成,让父母丶亲人得度,方名为真正大孝,所谓「亲得离尘垢,子道方成就」,就是这个道理。
《杂宝藏经》说:如果你希望梵天丶帝释丶诸佛菩萨常住家中庇佑你,只要孝顺敬养父母,诸佛圣贤就会常在左右。
所谓「百善孝为先」,行孝不仅是人天善业,《大般涅盘经》说:「菩萨摩诃萨过去无量阿僧祇劫中,因恭敬父母,所以得三十二相八十种好金刚之身。」孝顺是长期不断的奉养,而不是一时兴起地随着喜恶情绪照顾;是实质的解决父母所需,让他们身丶心皆有所依,而不是表面的衣食无缺而已;而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更是全面地从孝顺自己的亲人,乃至无量众生,而非局限于今生的父母。是以,吾人应以「孝心为佛心」丶「孝行为佛行」,孝顺现世父母,进德修业,利益众生,回向一切众生。若能实践佛教的孝道思想,相信人心必能和顺,家庭必能幸福,社会也能安和乐利。
刘龙珠律师法律评论:加州法律明确规定:赡养父母,不养坐牢!
近日,华人社交论坛上有人爆出不孝子女惊人言论:“我在美国,我没有赡养父母义务,不行你们可以去告我。”这个故事的主角是一位身患重病的老人他曾是美国的教授,一辈子含辛茹苦培育出两个名校就读的女儿这几年他因为年事已高身患重病,不料,两个女儿却一口回绝父亲的赡养要求并振振有词:自己在美国,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
美国真的是这样的冷血社会吗?身在加州的刘龙珠律师对此事表达了自己的态度:在美国30个州内(含加州),赡养父母不仅是道德上的要求,更是法律上的责任(孝道责任)。
因为美国福利一直都给予老人以充分的保障,以至于人们认为自己不需要赡养老人,全靠福利就可以。但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正如这个故事中老人难以申请到医保,或是因为身体情况不允许自己亲自去争取福利。这时儿女的赡养义务则尤显重要。
加州的亲属法(Family Law)第四部分赡养父母的支持有明确规定:除法律另有规定外,成年子女应在其能力范围内支持有需要的父母不能靠工作保持自己。意思是,除其它法律规定外,如果成年子女的父母不能通过工作维持生活,那么成年子女在其能力范围内,有义务赡养父母。
除了这个规定外,该法条随后又对赡养父母提出了更为细化的要求。第4403条中明确指出父母或是代表父母的社区有权提起诉讼强制子女的赡养义务!也就是说针对论坛中“我在美国,没有赡养父母的义务,你们可以去告我”这样的言论,父母们真的可以使用法律的武器,维护自己被赡养的权利!
此外,法律也对赡养费具体金额给出了以下参考因素,其中包括:双方的赚钱能力,财产,年龄和身体状况,生活条件等一系列有利于结果公正的考量因素本案中两位女儿都毕业于名校,有着较强的赚钱能力,他们的年龄,身体状况更是没有出现任何状况,反而是培养了他们一辈子的老父亲现在重病在身,无法正常工作,需要他们的帮助和支持。由此可见,上了法庭,根据双方各方面条件的考量,这两位有着“社会精英”标签的女儿也难逃法律的施与他们的赡养父母的责任。
看来,虽然美国社会没有“乌鸦反哺,羊羔跪乳”的孝之理念,但却用法律的武器捍卫着为儿女倾注毕生心血的“天下父母心”。这不仅是道德的要求,更是法律的强制。舅父星云大师说过,孝顺父母就是:1丶供养父母,不令缺乏;2丶凡有所为,必先禀白;3丶父母所为,恭顺不逆;4丶父母正令,不敢违背;5丶父母正业,不为中断。
那些认为自己身在美国就可以抛弃做人底线的儿女,不仅会受到良心的谴责,最终也必将受到法律的制裁。也请诸位家长在决定移民时慎重考虑,一定要在这三十个州内选择,使得“养儿防老“不再成为一句空谈。
以下就是这30个州:
Alaska阿拉斯加州丶Arkansas阿肯萨斯州丶California加州丶Connecticut康迪乃克州丶Delaware特拉华州丶Georgia佐治亚州丶Idaho爱德华州丶Indiana印第安纳州丶Iowa爱荷华州丶Kentucky肯塔基州丶Louisiana路易斯安那州丶Maryland马里兰州丶Massachusetts麻州丶Mississippi密西西比州丶Montana蒙大拿州丶Nevada内华达州丶New Hampshire新罕布什尔州丶New Jersey新泽西州丶North Carolina北卡州丶North Dakota北达科他州丶Ohio俄亥俄州丶Oregon俄勒冈州丶Pennsylvania宾州丶Rhode Island罗德岛州丶South Dakota南达科塔州丶Tennessee田纳西州丶Utah犹他州丶Vermont佛蒙特州丶Virginia维珍妮亚州丶West Virginia西维珍妮亚州。
刘龙珠律师法律评论:遗弃父母是犯罪,中国坐牢5年,美国加州4年
江西南昌,一位育有7个子女的李老太冻死家中一月有余才被人发现尸体,乡邻们看到此景不忍落泪,子女们居然开始吵架,甚至最终靠抓阄,才勉强把李老太的丧事办掉。
辛苦一辈子,冻死无人问——7个子女无一人尽到了赡养义务。
一丶 遗弃年迈父母在中国坐牢5年,美国加州4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丶年幼丶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一经定罪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丶拘役或管制。
而加州家事法(Family Law)第四章赡养父母(Support of Parents)有明确规定:除其它法律规定外,如果成年子女的父母不能通过工作维持生活,那么成年子女在其能力范围内,有义务赡养父母。(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an adult child shall, to the extent of his or her ability, support a parent who is in need and unable to maintain himself or herself by work.)并且第4403条也规定,父母或是代表父母的社区有权提起诉讼强制子女的赡养义务。如果子女拒不赡养65岁以上的父母,根据加州刑法368条,可能构成虐待老人罪——造成老人身体伤害丶精神伤害丶故意将老人至于不利于其健康的环境中……都构成犯罪,可处以重罪,最高可判4年监禁。
所以,无论国籍,赡养父母都是成年子女必须尽到的义务——中国自古就有孝顺父母的美德,而在倡导独立精神的美国,一样在法律上做出赡养父母的强制要求。
二丶 孝顺父母就是善待自己
中国人总说“成家立业”——有家了才能闯出事业,不难发现很多成功人士,都很看重家庭,孝顺父母,疼爱子女。比如脸书老总扎克伯格,他的主页上除了工作,剩下的不是炫妻就是晒女,满满爱意。
人有了自己的家庭后,出于对家人的爱,自然会愿意承担养家的责任;要养家,就必须努力工作赚钱,给家人更好的生活;一家人生活越来越好,烦恼也会随之减少,自然感情也越来越紧密——因为爱家人,所以为家人负责,如此良性循环,必定父慈子孝,共享天伦。
如果是孑然一身的流浪汉,则很难产生爱与责任感,因为一人吃饱全家不饿,没有动力促使他前进,自然就得过且过,下场不是在街头病死,就是醉酒不慎被车撞死,凄惨无比。
三丶 善待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说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母亲年事已高,她的儿子为了摆脱负担,打算背着母亲去深山里遗弃。途中,母亲折断树枝,儿子心想一定是母亲怕被遗弃,沿路做上记号方便回家。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丢下母亲转身就要走。母亲却说道:“我沿途折断树枝做了记号,你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平安回家了。”——母亲并不在意儿子对自己的遗弃,反而担心儿子丢下自己回家途中会迷路。母爱唤醒了儿子的良知,他痛哭流涕向母亲认罪,从此孝顺善待母亲。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任何母亲都不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可是有些人对待自己的母亲却比老虎还凶残,不懂知恩图报的人与禽兽有何区别?像李老太的7个子女,三个儿子在县城已经买房买车,四个女儿也嫁的不错,生活很是滋润。照道理,每个孩子轮流照顾老人一个月,也是大半年才轮到一回,可是即便如此,他们没有个人要赡养老人。
大儿子说自己没拿到房子,拆迁的几十万都给了老三,自己一分钱没拿到;三儿子说虽然自己拿了房子,可是地全给了大哥,承包出去一年净赚好几万,钱比自己多;二儿子说母亲什么都没给自己留,养老找老大和老三去;四个女儿则异口同声说养老都是儿子的事情,轮不到女儿来管——不感恩母亲辛苦怀胎十月,也不记得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只计较老大分了地,老三分了房,自己没分到财产所以根本不顾母亲死活——用钱来决定自己和母亲的关系,但愿他们将来有大笔钱赠送给自己的孩子,否则有样学样,还能指望子女孝顺?
舅父星云大师说过,在佛教里,讲到孝顺父母,有三个层次:初品的孝顺父母,是甘旨奉养,让父母在生活上获得适度的孝养,没有缺乏;第二是光宗耀祖,为人清白,事业成功,名利双收,道德令人敬重,让父母祖宗都得到荣耀,这是中品的孝顺。第三是上品的孝顺;就是引导父母有道德丶有慈悲丶有宗教的信仰,不但此生他可以安身立命,就是百年之后,也能有好去处,这是最上品的孝顺。
所以如何孝顺父母?有五个方法:
一丶供养父母,不令缺乏:在生活上,物质所需丶精神的关怀,要让父母满足,不虞欠缺。
二丶凡有所为,必先禀白:儿女无论要做什么事,要创哪里一种事业,都要让父母知道,不要让父母感觉到你隐瞒他,让他感受到儿女对他有十足的信任。
三丶父母所为,恭顺不逆:父母想要做好事,想要有所作为,身为子女的就要顺从父母的意思,不要忤逆。我们一生受之于父母,怎忍心违逆他呢?所以中国固有的孝道思想中,做到孝比较容易,顺的标准比较难,顺父母的心意更难。
四丶父母正令,不敢违背:我们不要违背父母正当的命令,他要做善事丶做好事,不要违背他。
五丶父母正业,不为中断:假如父母创造了什么好的事业,如:养老院丶孤儿院或者办学校,办一些对社会福利的事业机构,为人子女者不能让它中断,要把父母的正业一直继承下去,这才是孝顺。
百善孝为先,尽己所能,奉养双亲,这是天理人伦,也是传统美德——今天不孝顺父母,将来不得善终,冻死的就是你自己!
刘龙珠律师法律评论:拒付70岁母亲100元赡养费,老来不得善终的就是你
江西赣州的邹老太因车祸只有右腿能行动,老伴离世后因为财产分配和赡养问题,把除了大儿子和女儿之外的三个儿子告上了法庭,因为这三个儿子既不给赡养费,也不给母亲购买日常所需的物资——法院判决三个儿子每人每月支付母亲100元生活费,可是至今,邹老太一分钱都没有收到过!后来,三兄弟因此被衣服拘留15日,期间经过多次劝诫,终于认识错误,达成了赡养协议。
一丶 遗弃年迈父母在中国坐牢5年,美国加州4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1条规定,遗弃罪,是指对于年老丶年幼丶患病或者其他没有独立生活能力的人,负有扶养义务而拒绝抚养,情节恶劣的行为。遗弃罪一经定罪可判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丶拘役或管制。
而加州家事法(Family Law)第四章赡养父母(Support of Parents)有明确规定:除其它法律规定外,如果成年子女的父母不能通过工作维持生活,那么成年子女在其能力范围内,有义务赡养父母。(Except as otherwise provided by law, an adult child shall, to the extent of his or her ability, support a parent who is in need and unable to maintain himself or herself by work.)并且第4403条也规定,父母或是代表父母的社区有权提起诉讼强制子女的赡养义务。如果子女拒不赡养65岁以上的父母,根据加州刑法368条,可能构成虐待老人罪——造成老人身体伤害丶精神伤害丶故意将老人至于不利于其健康的环境中……都构成犯罪,可处以重罪,最高可判4年监禁。
所以,无论国籍,赡养父母都是成年子女必须尽到的义务——中国自古就有孝顺父母的美德,而在倡导独立精神的美国,一样在法律上做出赡养父母的强制要求。
二丶 善待父母是给孩子最好的榜样,就是善待将来的自己
父母是子女最好的老师,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说一个小故事——有一位母亲年事已高,她的儿子为了摆脱负担,打算背着母亲去深山里遗弃。途中,母亲折断树枝,儿子心想一定是母亲怕被遗弃,沿路做上记号方便回家。到达目的地之后,他丢下母亲转身就要走。母亲却说道:“我沿途折断树枝做了记号,你顺着记号下山,就可以平安回家了。”——母亲并不在意儿子对自己的遗弃,反而担心儿子丢下自己回家途中会迷路。母爱唤醒了儿子的良知,他痛哭流涕向母亲认罪,从此孝顺善待母亲。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任何母亲都不忍心对自己的孩子下手,可是有些人对待自己的母亲却比老虎还凶残,不懂知恩图报的人与禽兽有何区别?像邹老太,育有4个儿子1个女儿,大儿子和女儿还是比较孝顺的,会给老人生活费,会时不时给老人提供生活物资。可是其余三个儿子,完全不顾老娘死活,甚至法院判决都下来了,依旧拒绝承担任何赡养义务,甚至怨恨母亲,打官司让他们丢面子——不感恩母亲辛苦怀胎十月,也不记得母亲含辛茹苦的抚养,连一个月100元的赡养费都不肯给母亲,还能指望自己的子女将来孝顺?实在是枉为人子,更枉为人父!俗话说上梁不正下梁歪,他们就不怕将来自己的孩子也有样学样,把他一个人丢在冬冷夏热的小铁皮屋里,毫不关心,一分赡养费也不付,一点生活用品也不给!?
三丶孝是为人尊贵的体现
孟子提过的五种不孝之罪:
1丶荒怠游戏,不知勤奋上进奉养父母,使父母衣食匮乏,是第一不孝;
2丶嗜好赌博,贪爱杯中之物,只图自己逸乐,置父母温饱于不顾,是第二不孝;
3丶只知护爱妻子儿女,积聚自己的财富,却把父母冷落一旁,无关怀请安之情,不能克尽孝道,是第三不孝;
4丶放纵耳目声色的娱乐,沉溺欲望,让父母悬念操心,是第四不孝;
5丶好勇斗狠,爱惹事生非,让父母担忧惊怕,使家门不幸,是第五不孝。
因此舅父星云大师说,不孝父母是非常大的罪过!要克尽孝道,不是一时的而是长期的,不是表面的而是实质的,不是局部的而是全面的。
孝顺父母不可以凭一时情绪的喜恶偶尔供养父母,应该是长期不断侍奉,承欢膝下;要在实际上解决父母的需要,使得衣食住行没有匮乏,生老病有所依靠,百年丧葬没有后顾之忧——更要在父母心理上给予慰藉,而不是只有表面功夫,给他人做一个故事看。
孝顺从自己的父母做起,渐而扩大影响到周围的人,使得整个社会大众都能够懂得“孝”,更要泽被广大的众生父母,全心全力解决一切有情的烦恼——这是佛教理想中的“至孝”,当然是普通大众难以达到的境界,但仍旧是强调,孝道十分重要。
百善孝为先,尽己所能,奉养双亲,这是天理人伦,也是传统美德——羔羊尚能跪乳,乌鸦更知报恩,人若不知孝顺父母,就失去所以为人的尊贵了,待年迈后,不得善终的,就是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