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观察,孩子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往往会有胆小退缩和迎难而上两种表现。为什么对于生活中的“困难”和“错误”,孩子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呢?这其实源于他们的思维方式,是“思维”在支配著“行为”。这种思维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著孩子的未来。一个科学实验告诉父母们,两种不同思维的孩子,将会有多大的差别。
在美国学校正悄悄刮起一阵培养孩子“成长性思维”的热潮。

01
什么是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由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 提出。
她坚信:拥有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的孩子, 认为“努力”比“天赋”更重要。
他们在遇到困难和挑战时更加乐观积极
他们相信自己的不懈努力,能够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最终走向成功。
乐观的心态丶坚定的意志力丶灵活变通的做事能力丶积极正向的语言表达能力, 这些都是具有“成长性思维”的人具有的品质。
在面对困难的时候,成长性思维和固定性思维的人,看到的“景象”截然不同。
这张海报是国外小学里老师上 Social Studies 这类课的时候,常常给小朋友展示的,用一个叫The Iceberg Illusion - 冰山幻想 的例子来帮孩子理解成功的要素,让孩子明白:
成功像是一座漂浮在海面上的冰山,你看到露出水面的部分,而看不到的正是成功所经历的过程:坚持丶失败丶牺牲丶失望丶好习惯丶努力丶专注,等等,那些水下的部分。

02
如何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
成长性思维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它可以通过后天的引导和培养来获得吗?答案是肯定的。这种积极的人生态度如何获得呢?
1丶告诉孩子“天赋”不是与生俱来的:
首先,我们要让孩子了解,“天赋”并不是天生的。你可以通过后天的努力,而变得更聪明或者更有智慧。
就像刚出生的宝宝不会说话一样,他们经过后天的努力,牙牙学语,最终可以获得语言的能力。
为了让孩子了解后天努力的重要性,我们用事实说话,通过给孩子讲名人故事,比如:爱迪生通过刻苦自学,改变自己命运的故事,让孩子体会到自己的坚持和努力,可以成就很多事情。
光明之父爱迪生有一句名言:“ 我没有失败,我只是发现了1000种失败的方法”,这句话鼓舞人心。
父母可以去找一些成长型思维的名人名言,做成海报,贴在墙上,时刻提醒孩子这些成功名人背后所付出的汗水!

2丶家长做好“成长性思维”的代言人:
Dweck博士把人们的思维方式分为两种: 成长性思维(Growth Mindset)和固定性思维(Fixed Mindset)。
当遇到困难时,固定性思维的孩子会想:“太难了,我要放弃。”
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会想:“我不放弃,我要去试一试!”
当犯错误时,固定性思维的孩子会想:“我不擅长这个。”
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会想:“我要想一想用不同的方法把它攻克。”
当朋友比我优秀时,固定性思维的孩子会想:“我不可能像他一样优秀。”
成长性思维的孩子会告诉朋友:“你真棒!你是怎么做到的,可不可以也教教我?”

固定性思维和成长性思维孩子的对比
成长性思维让孩子不断挑战自我,把每一次失败当做学习的机会。而固定性思维的孩子局限在自己的思维定式里,缺乏自信,不喜欢挑战,容易放弃。
听起来,成长性思维正是我们说的“正能量”教育嘛!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们的思维方式正潜移默化地影响著孩子。
所以,想要培养孩子的“成长性思维”,家长在平日的与孩子的交流中,更应该做好“成长性思维”的代言人:
3丶科学的称赞,让孩子越来越棒:
在孩子做了一件让人满意的事情是,我们常常会说:“你真聪明!”
然而,成长性思维告诉我们不要轻易称赞孩子的“聪明”,而是强调表扬孩子的努力丶过程丶和为达目标所做出各种尝试。
这里有个Dweck博士做的一个小实验:三组孩子接受同样的智商测试(IQ Test):
第一组表扬他们的“聪明”:“你做的很棒!你一定非常的聪明”!
第二组表扬他们"努力的过程":“你做的很棒!在做题时一定非常的努力!”
第三组为控制组,得到了中立的称赞:“你做的很棒!”
惊奇的发现是:
被称赞聪明的孩子—— 在接下来挑选智商测试时,更倾向于挑选简单的题目,
而被称赞努力的孩子—— 更倾向于挑选具有挑战的高难度的题目。
可见,孩子是多么的在乎大人对他们的认可!大人越强调什么,孩子越会为之努力。被赞“聪明”的孩子选择简单的事情,因为他们相信自己可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这样可以一直获得“聪明”的认可。而被赞“努力”的孩子,会选择更难的事物来尝试,因为“努力的过程”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
当然,我们希望培养出不断进取的孩子。那么应该用什么样的语言表扬孩子呢?
有时候,换一种说法,会打开另一片天空:
1.固定式思维表扬:
哇!你数学这么棒,你真聪明!
看!就像我说的,这个题目很简单,你做出来了,真聪明!
对于毫不费力就取得成功的孩子:
你真棒!好像毫不费力,就得到了100分!
对于很努力,却没做好的孩子:
有的孩子就是不擅长数学,没有关系,慢慢来。
2.成长性思维表扬:
我喜欢你通过尝试不同的方法来解决这个数学问题,并最终做出了答案,真棒!
这是个很难的题目,但是你坚持并做出了答案,真棒!
好的,这个题目对你有些简单,让我们来试一试难一点的题目,来挑战一下自己。
我很喜欢你在努力的尝试,让我们一起来做,看看你有哪里不明白。
4丶 八个问题,培养出成长性思维的正能量宝宝:
不妨今天回到家,就问问孩子以下这些问题:
今天做了什么事情让你觉得很有挑战?
今天你尝试了什么新事物?
对于今天遇到的挑战,你尝试了什么新方法来解决?
除了在学校,你在校外学到了什么?
回忆下你今天犯的一个错误!说一说你从错误中学到了什么?
在学校学的什么东西让你觉得很难很棘手?好的,想想有什么方法可以克服?
想想今天发生的一件事,如果再给你一次机会,你可以怎样做而让它变得更好。谁可以帮你让事情变好?
今天做了什么事情你觉得很容易? 你可以怎样让它变得富有挑战?
5丶不是你不够努力,只是时机未到!
孩子已经很努力了,可是还没有达到理想目标。这时,我们要告诉孩子:“我知道这很难,但是你在努力,你在进步,错误使你成长,理想的目标已经离你越来越近了。”
美国的老师和家长会让孩子把"成长性思维的卡片"做成书签,或贴在桌子上,激励自己,不停努力,不要放弃:
“我不害怕接受挑战!”
“我能训练我的思维去完成任务!”
“我还没能竭尽所能完成它!”
“我的错误説明我成长!”
在此介绍一位很有成就的亚裔科学家 - 李英高

2000年4月27日著名的美国杜邦(DuPoint)化学公司对在该公司作出杰出贡献的华人李英高颁发了以“现代化学奠基人”命名的最高科技奖——拉瓦泽(Lavosier)奖章,并把李英高的头象照片挂在该公司的”名人墙“上。这项被誉为杜邦公司“诺贝尔奖”在该公司近二百年历史中仅颁发过59枚,即仅59人上了名人墙,而李英高是唯一的华人。
李英高1933年出生于上海,1957年英国Leeds大学化学系毕业后来美深造,1961年获得辛辛那提大学物理有机化学博士学位。从1965年开始在杜邦公司服务的35年中,李英高先后发明了低粘度亮漆(LDL),快乾漆和减少汽车遭环境污染的保护漆。这些均成为杜邦公司的王牌产品,行销全世界,美国七,八年代生产的汽车有50%用李英高发明的油漆。
李英高于1987年被任命为杜邦院士,在当时杜邦数千位科学家中只有26位有此荣衔,1996年他荣任为杜邦四位杰出科学家之一。李英高也经常到中国大陆和台湾访问,为杜邦公司铺路搭桥.1994年荣获中国工程师学会杰出成就奖和中国科学院名誉教授衔.
李英高的父亲李廷栋原是上海纺织界巨子,1948年到台湾创业,成为台湾著名实业家,1972年在台北病殁,举丧时严家淦总统亲临主祭,并题字墓碑葬于阳明山.
这次授奖典礼有几百人参加,并由杜邦公司邀请李英高的近亲10人出席,笔者作为大姐夫躬与盛会,还有他兄嫂,儿子,两位女儿和女婿(见所附摄于名人墙前的相片,中坐者为李英高,右三为其夫人戴玉如,三个小孩是外孙)。
李英高是一名很有成就的亚裔科学家,但其实他的人生经历跟上文中斯坦福大学心理学教授Carol Dweck 提出的教育理论没有什么关系的,但他的女儿Angela Lee李惠安(上图,右二)就可以说是这个理论的代表人物了,她辞去了一份非常成功的工作,转而在纽约的公立学校教七年级数学。她很快认识到,智商不是区分学生学习优劣的唯一指标。她更是2017年十大最具影响力的Ted Speaker,以下链接就是她发表的一个很出名的Ted Talk了(点击率有几千万)。在这个演讲中,她阐述了一个研究成果 - “意志力”才是成功的风向标。
很多人选择移民外国,或者不惜巨额送小孩到外国读书,为的就是国外优秀的教育,当然,教学的设施与环境很重要,但教育方式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就如上文提到的不同思维模式,处事态度等方面,都深深的影响着小孩人生的发展。然而很多人选择移民到美国,相信保险费用会是大家最大的负担,我们在这方面经营了很多年,所以特别同情那些高资产的客户,在美国其实穷人比富人要“幸福”,因为富人如果不懂得合理地去规划人生,这对他们将是很不公平的。
(出处博客:
http://212-4849888.com/index.php/blog/,版权归网络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安心医保,电话:212-484-9888 或在
http://212-4849888.com/index.php/contact/留言,我们将及时处理,谢谢。)或扫描下方二维码添加微信,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