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Y 郁金香先生

中美贸易战打打谈谈已经进入第二个年头。双方大大小小的磋商经历了将近15轮,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与美国总统川普在贸易战开打后见过两次面,分别是在阿根廷布宜诺斯艾利斯与日本大阪的G20峰会。

然而,这两次会面并没有给中美两国的贸易磋商带来利好。2018年12月1日,在习近平与川普会晤的同时,美国司法部利用加美引渡法,要求加拿大警方逮捕从温哥华转机前往墨西哥的华为CFO孟晚舟;时隔半年,2019年6月28日,川习二人于大阪G20峰会再次见面。是这次见面并非晴空万里,因为就在川习二人见面的前一个月,美国商务部将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隔断了所有美国科技公司对华为的供货。同年8月,美国贸易代表莱特希泽丶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前往上海与中方贸易谈判牵头人丶中国副总理刘鹤进行会晤。然而,此次会晤没有任何结果,莱特希泽和姆努钦空手而归并极大震怒了在白宫的川普。川普在此之后即使发布推特声称,对价值3000亿的中国输美商品的关税税率再25%税率基础上再上调5%。

因此,对于川习的第三次见面,中美两国的经贸代表似乎都已经摸到了门路。一个是近二十年来最强势的丶要实现“中国伟大复兴”的习近平,另一个是“让美国再次伟大”的川普。这两人都需要制造一个对外强硬的态势,从而树立为自家百姓谋求福利的高达形象。既然是针尖对麦芒,那么希望这两人谁先让步就成了一种妄图。现在,刘鹤与莱特希泽或正如履薄冰,因为他们自己可能也不清楚,能够让习近平和川普都认为完美的“全面协议”到底是什么。

事无巨细地敲定所有存在疑虑的协议细节是举足轻重的一方面,但向本国领导人说明这份协议如何体现“胜利”或许也能加速贸易协议的达成。毕竟从现在来看,贸易战的开打让中美两国都“自损八百”:中国的GDP增速创1992年以来新低;川普发动的关税战也极大伤害了美国的外贸商和消费者。现在很明显的是,无论贸易战以何种方式结束,胜利的只能是政治,而不是民生。

根据美国财政部长姆努钦披露的最新消息,刘鹤将于十月份第二周前往华盛顿,进行新一轮的贸易磋商。9月份,中美副部级别的磋商正在频繁进行,此间传出的消息喜忧参半。川普暂缓了原定于10月加征的关税,中国也豁免了部分美国农产品的关税。但是,就在上周新一轮的副部级磋商结束后,中国农业代表取消了前往美国内布拉斯加州丶蒙大拿州的参观农产品的计划,让急于把美国农民积压已久的粮食贩销中国的川普再次不安。但根据中国方面的消息,此次中国农业代表取消参观农场的决定与贸易磋商无关。

贸易战也好,磋商也好,其最终的目的是为了达成协议。若要预测的话,可以不妨从最激进和最和谐的两个方向考虑:
最激进的预测是,中美两国将在2020之前达成协议。刘鹤即将访美,前两次磋商不顺的压力让这一次的磋商显得尤其重要。另外,今年正值中国建国70周年,川普也要为自己的连任谋求成绩和民望。因此,2020年若能达成协议,对于川习二人来说,都是“胜利”。

最和谐的预测是,中美两国抛去各自的政治需要以及短期利益,从根本上去讨论目前切实存在的问题。对于美国来说,消除贸易壁垒丶保护知识产权以及强制技术转让等议题一直是重中之重,但这需要中国在立法上作出改变,并非一朝一夕的事情;而对于中国来说,美国对华为以及其他科技公司的断供和打压或许将拖滞中国未来的科技发展,尤其影响习近平立下的“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但是,要让中国通过立法作出改变,以及让美国相信中国的科技公司不存在窃取技术的嫌疑,都不是短时间内可以解决的事情。参照美国与日本的贸易战史,双方打打谈谈持续了十年有余。而根据彭博社今年早些时候的预测,中国和美国这两个国家若要实现“从对峙到合作”的彻底转变,理想估计是在2035年。

(洛杉矶华人资讯网独家,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