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香港明报10月23日消息,在反修例运动持续近四个月以来,网络上一直充斥着真假难辨的消息,标榜着“已核实”丶“朋友坚料”的消息泛滥,许多公众人物也屡屡误信谣言并转载。明报记者就此类问题采访了多名海外及本土传媒业者丶学者及专家,揭示如何利用技术手段对新闻进行打假。

随着修图软件日渐发展,图片造假变得更加方便,配上假资讯后,即使新闻有图片有视频,但却并不意味着是真相。法新社自2017年法国大选时,就开始与脸书合作核查假消息,今年6月以来,因香港局势已经核查了近千条反修例运动的虚假报道以及误导消息,涉及脸书丶推特丶微博和微信等多个社交平台,截至目前已发布三十多份报告。
法新社香港核实小组共有3名编辑,该团队表示,以“太古广场被纵火”短片为例,他们将视频逐帧在网上搜索,在收集第三方资料交叉查证,最后证实纵火发生在马来西亚的一家商场。但最好的查证方法其实是询问消息发布者或当事人来获得一手消息,如8.31太子站“打死人”传闻,网传死者来自屯门某中学,但法新社向校方询问后证实,这名学生已经在事件发生前的8月30日逝世。
核实小组工作人员坦言,除了需要花费大量时间,来自不同阵营的“阴谋论”证据难寻也令团队感到头疼。比如,网上常有人称示威者是有偿参与活动,但并没有任何证据支持或是反驳,以至于真伪难辨。像“8.31太子站警察打死人”的传闻也是有多个版本,要证实需要花费极大心力。
法新社的核实小组以及国际特赦人权组织的数码验证团队自6月起就开始跟进香港反修例风波,并就不同信息发表核实报告。截至目前,已检测近千条可疑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