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正朝着又一个创纪录的在岸债券违约年飞奔,这考验了中国政府在经济放缓丶企业难以应对前所未有的债务水平之际保持金融市场稳定的能力。


彭博社汇编的数据显示,自11月初以来,至少有15起违约事件将今年的违约总额推高至1204亿元人民币(约合171亿美元),与2018年1219亿元人民币的年度纪录毫厘之差。


虽然违约债券仅占中国4.4万亿美元在岸企业债券市场的一小部分,但随着投资者难以判断哪些公司得到了中国政府的支持,它们加剧了对潜在债务违约蔓延的担忧。政策制定者一直在走钢丝,他们试图收回长期扭曲中国债务市场的隐性担保,而不拖累已经因贸易战和全球经济增长乏力而疲弱的经济。


惠誉评级(Fitch Ratings)驻上海分析师王颖表示:“当局发现很难拯救所有公司。”


今年的中国债务危机已经蔓延到更广泛的行业,从房地产开发商和钢铁制造商到新能源公司和软件制造商。面临还款困难的出借人类型也从私人公司和地方国有企业扩展到大学的商业部门,这是中国企业界一个默默无闻丶监管松散的角落。


北大方正集团(Peking University Founder Group)是这些企业的一个,该集团未能偿还20亿元人民币的债券,周一令投资者感到不安。同一天,光电显示元件制造商东旭光电科技股份有限公司(Tunghsu Optoelectronic Technology Co.)未能提前偿还17亿元人民币的利息和本金。


中国离岸市场最近也出现了压力迹象,迄今为止,离岸市场与违约更为隔绝。


来自北方城市天津的大宗商品交易商天津物产集团(Tewoo Group Co.)有望成为20多年来美元债券市场上最引人注目的违约国有企业。该公司最近提出了一项债务重组计划,将给投资者带来巨大损失,或以回报率明显较低的新债券进行互换,这是海外国有企业发行人首次执行此类计划。


据引述天津物产集团海外债务管理公司的投资者称,该公司12月16日到期的3亿美元债券可能会出现违约,这是该计划中包含的债券之一。


尽管有坏消息传来,但分析人士表示,中国系统性债务危机的威胁依然遥远。


新加坡银行(Bank of Singapore)固定收益业务董事总经理托德•舒伯特(Todd Schubert)表示:“我不认为这是一个转折点。中国是一个拥有众多发行人的大市场。在一个正常运转的资本市场上,出现一些违约是很自然的。”


标普全球评级公司11月表示,预计今年中国在岸违约率将与去年的0.5%持平。


惠誉在周二的一份报告中表示,2019年前10个月,中国非国有企业发行的债券违约率升至创纪录的4.5%,并补充称,鉴于一些借款人与债券持有人私下而不是通过清算所结算,这一数字可能低估了违约的真实水平。惠誉表示,得益于政府的财政支持和银行更好的融资渠道,国有企业的违约率仅为0.2%。


面对去年企业债务激增至创纪录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165%的局面,中国决策者允许更多的债券违约,部分原因是为了加强对出借人和投资者的监管。


摩根大通私人银行亚洲固定收益部门主管张安妮(Anne Zhang)表示:“违约率上升应该是信贷市场周期的自然组成部分。对于任何一个市场来说,建立良好的风险定价机制都是长期的积极因素。”


不过,标普全球评级(S&P Global Ratings)分析师辛迪•黄(Cindy Huang)表示,如果决策者努力提高违约风险的透明度,那么对投资者而言,这一过程将不会那么艰难。


黄说:“到目前为止,违约和恢复可能是不可预测的,这将阻碍市场信心,削弱中国信贷市场的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