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
在这个特殊的时期,越来越多的人加入《纽约时间》,记录下自己城市的记忆。感谢云帆应邀。
还是那句话: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

=====================================================================

▥ 波士顿疫情日记(第1篇)
3月28日 阴雨 暖

在风浪前举杯



云帆 I 文

完全宅家的日子竟然也飞快了,而且忙忙碌碌,今日的日记竟然拖到了后半夜。真想一睡了之,可是觉得还是今日事今日毕好。

今天是可喜可贺的日子。说起来难以置信,但也并非完全苦中作乐。

1. 口罩,口罩,口罩

这几天一直在担心波士顿的医护。上午,波士顿的朋友Li给我留言,说是刚过来了几千口罩,问我有医护信息吗?她要捐。虽然不是N95,也不是外科口罩,但是有FDA认证的。问我要不要。我脱口而出:“要!” 彷佛怕説晚了这些口罩就不翼而飞了似的。现在要有可信赖的人可靠的渠道能够FDA认证的,是多么难啊!要么买了出不了关,要么渠道不可靠不敢买,要么没有FDA认证不敢给医护或者公共部门,要么口罩飘在了路上不知所踪。弟弟前一阵给我的几百个口罩就在海关被拦截了,后来给了他全额退款,我却白等了一场。最近类似的例子越来越多。但也有很幸运的,说是大总量出来没问题,小额也到货了。从中国到美国邮寄口罩,越来越像网络审查,令人捉摸不透。

朋友说,这批口罩是他先生在国内的公司以出厂价卖给他们的,通过公司走得DHL,所以很快。“他们”,是大波士顿一个叫Hingham的小镇上的四家华人,希望能在这次疫情当中为本地做点贡献,所以就商量了一下,合资买口罩。恰好她先生所在的公司在中国疫情过去之后转型做口罩,投入了10条生产线,取得了FDA认证,听说他们要捐赠援助麻州医护,就以出厂价卖给他们,所以数量上大大超出了他们的预期,并用DHL火速送货,几天到达。他们希望除了一部分捐赠本镇附近的医护和公共服务部门外,大部分希望通过“疫情应急基金会”(PandemicResponders)捐给波士顿有需要的医院或者公共服务部分。

我听了她的故事,感动不已。这是善与善的彼此触动,多方善念合力形成的奇迹。我忍不住留言:“菩萨啊!” 她连连说不敢当。我由衷地感谢赞美神,或许祂真的听到我连日的祷告。我在“疫情应急基金会”做波士顿的志愿者,当即跟基金会创立者联系,他非常高兴,说下午即可去取,查看口罩资质和医院等部门的要求后,这几天就可送达需要的部门。下午朋友告知,已经顺利取货。

“疫情应急基金会 ” 是一家在美国注册的公益组织,发起人在波士顿,是一批生物制药与公共卫生方面的精英人士。该基金会英文原名FVF(Fighting Virus Foundation),现在根据疫情发展形势更名为PandemicResponders。在武汉疫情危急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通过众筹得到全美许多华人的捐款,第一时间购买了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物资送达武汉医院。因为信息透明行动迅速做事专业而积累了非常好的口碑。如今美国疫情紧急,他们再次召集大家捐款捐物给美国的医院,在纽约、洛杉矶、波士顿、芝加哥等城市都有他们的志愿者,已经送达部分防护物资到各州的不同医院,目前捐款捐物资收集需求信息和送物资还在进行中,这是他们的网站 https://pandemicresponders.org/mission/,英文刚完成不久,中文还是谷歌翻译自动生成的,我答应帮他们把中文网页翻译出来。

跟另一个好友微信L语音,告诉她这个喜讯。她平静地说:她和另外几家已经定了1万个3M N95口罩,已经清关,在运往波士顿的路上,到了直接送医院。OMG!我真想沿著电波飞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传说中的英雄就在身边我竟然不知道啊!我问她如此大总量何以出来?她说天机不可泄漏,下次她电话里好好跟我说。

心里有无法言说的欢喜和感恩。

2. 乱世里的小确幸

第二件可喜的是乱世里的小确幸,冒出一袋卫生纸,喝下午茶,看兰花开。

某先生收拾阳台,在一个乱糟糟的角落发现了一大袋卫生纸。不知哪次购物扔在哪里忘记带到屋里了。他兴奋地给我看,我说:“你可以扛着去求婚,附赠钻戒啦!”

这是美国人一听就懂的笑话。在CDC宣布新冠病毒美国大流行后不久,西雅图、纽约、加州、麻州等陆续进入紧急状态,普通美国人这才急了,赶紧购物。前面华人购物的笑话是囤米,出现各种夸张的抢购照片。不过对于产粮大国来说,米面都是小意思,各大超市很快补货,Costco外堆积如山。其他族裔的美国人呢,卫生纸成了个梗,出现了各种夸张的抢购照片,视频,甚至还有大打出手。漫画家文学家艺术家不放过这个机会,网上出现各种令人捧腹的作品,其中特流行的一个就是珠宝柜台里放一卷卫生纸,天价,旁边小纸片写着:“买一赠一,一卷卫生纸附赠一枚钻戒。” 前一阵网上还真出现一对新人,新娘兴高采烈地高举著一小捆卫生纸,大家都表示新郎有实力。也不知这是真的搞笑呢,还是行为艺术。



除了卫生纸,目前还缺免洗洗手液,缺消毒喷剂,缺口罩,缺医用一次性手套和其他防护品。

除此之外,食物和其他物资供应充足,价格也没有涨,或者至少我丝毫感觉不到涨。至于那些抢米抢面抢卫生纸的,有,却只是一些小浪花。大多华人和其他族裔的美国人都在为大流行做理性储备。网购也正取代实体店采购成为主流。我们连续两周已经有意识地不去超市而是网购了。Amazon prime会员在wholefood网购超30美元免费,不过排队的人很多,送货窗口不容易等到。华人超市也很会做买卖,开了很多送货微信群,鱼肉海鲜蔬菜水果米面等等都在购物清单上,可以团购,可以自己下单,超过一定金额,根据所在邮编确定周几送货上门,建议(非强制)给送货的一点消费。也没有感觉价格跟平时有什麽区别。我订的一单约好了这个周日就到了。

中午,某大厨失手,做的皮蛋瘦弱粥很符合土生中国人的胃,却没有讨到ABC(American-Born-Chinese)的欢心。乐乐本来就挑剔,抿了一口就没有看她再动勺子。我也没有关她。下午的时候,估计饿了,就问有没有人想喝下午茶?我们可以喝热巧克力,吃巧克力饼乾。立刻得到乐天的欢呼。像我这样粗糙的人,是很少跟他们来点这样甜蜜的加餐的。今天实在有点心疼乐乐。

我在小锅中放入牛奶,放入一包Swiss Miss 慢慢搅。可惜Duck Soup的黑巧克力没有了,居家令之前还去过一次,也忘记了买,否则味道会更好。一人一杯。

天天问我饼乾在哪里?他转身就要到地下室去找。停课之后,天天不知啥时候学会了到地下室的储物盒找零食,本来计画好几个周的零食不小心泄露了踪迹,已经被消灭的差不多了。不过呢,饼干不在那里。我拉开一个橱柜,从里面变出一盒巧克力饼干。天天笑。看来我有必要把剩余的挪地方了,否则一扫光之后的日子多没有味道啊。

巧克力饼乾沾热巧克力吃,真是甜甜蜜蜜。我以为我们就吃个七八片就好了,结果一盒几乎吃光了。我喜欢他们美滋滋的样子。

吃完下午茶,我们照旧出去打球跑步荡秋千。乐乐荡秋天的技术越来越高了,自己能飞起很高。我不会,必须别人推我,把我推得太高了还害怕。

然后,回屋后不经意发现去年夏天好友CH送的一株兰花开了,妩媚的一朵暗红斑斓的花。蓦然想起年后在客厅一回头看到的那朵悄然绽放的紫色兰花。那朵兰花曾经给了许多惊喜。当时因为武汉的疫情紧急,我处于极度焦虑抑郁状态,日子彷佛停滞,年也过的不像年,世界只有一个点,武汉,而那朵悄然绽放的花把我拉回当下,在对它美丽的凝望中,我的心得到片刻宁静和欢喜。



爱默生与梭罗都提倡走向自然,在自然当中感受人与神的神秘联系,获得心灵的慰藉。其实,在非正常的日子里,一朵小小的花,一个小小的动物,都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欢喜,或者希望。

今非昔比。虽然在疫情的中心地带,我却因为心理上经历过武汉而变得有韧性,懂得了一张一弛。更重要的,或许是此地信息的透明让我不必过度费神猜测,居家令的相对弹性让我也没有失去自由的焦躁烦恼。

但这小小的花朵同样给我带来惊喜,给我带来平安和希望的信号。一切会过去的。一如当时看到第一朵兰花时的一丝闪念。

3. 检测提速,麻州一日千例

第三件可喜的事情是检测又提速了,麻州一日新增逾千例。

只看数据,今日是骇人的一日。美国一日新冠确诊新增近2万人,死亡2184人。纽约新增7386人共确诊53510人,死亡新增238共834人。麻州确诊新增1017人共确诊4257人,新增死亡9例共44例。有人非常沉重,在朋友圈在群里表示无法承受。这增长太快,啥时是尽头?




我却说,今天可喜可贺呀!最严重的纽约数字在加大但是增速已经放缓,证明他们采取的居家令停工停课令等措施开始发挥效果。只是希望高峰期到来前能,纽约够争取到足够的医院、医护人员和防护物资。




至于麻州呢,终于上快车道了。我说的不是新冠确诊人数和死亡人数,而是新冠检测。根据公共卫生部,麻州已经超过35000人得到了检测,今日一天检测粮超过5629人,是昨天一日检测数的将近两倍。比起纽约来检测速度还是差很多,但是我们看到了麻州在加速。这让我和好友下午的“例会”感到放心不少。我们不怕数字上升,因为社区大流行已经开始,现在检测出来的是早已存在的,并非显示病毒的增长速度。最怕静悄悄地的滞后检测与隔离滞后治疗,让病毒无声无息地蔓延到最后不可收拾。




早上,总统川普也批准了麻州进入重大灾难状态的声明,麻州成为“重灾区”。川普同时下令联邦政府进行支援。希望从此以后联邦不要再抢麻州的订单了,让麻州的医护物资及时到位。

我和好友说,今天是麻州的一个节点,我们可以喝一杯庆祝了。在疫情黑云压城城欲摧的时候,我俩在风浪前举杯,是不是有点变态?但我们直觉美国乃至慢腾腾的麻州抗疫开始走向正常。

但是从确诊者年龄段看,各个年龄段都有,而且青壮年居多,令人担忧。确诊者年龄段分布如下:

≤19 岁: 83
20-29 岁: 723
30-39 岁: 752
40-49 岁: 690
50-59 岁: 812
60-69 岁: 588
≥ 70 岁: 602
未知: 7

想起昨日市长威胁要点公园名字,以让那些在公园聚集玩耍运动的感染感到羞耻。麻州应当采取更严厉一些的居家令和社交疏离令了。否则,小孩们恐怕要有危险了。如果一个家长或者两个家长同时确诊,这些小孩子们如何照顾?如果家长病危要去医院呢?如果小孩子也同时被感染呢?

昨天说到麻州公共卫生署署长巴雷尔(Monica Bharel)新冠病毒确诊,此前一直与州长贝克同时出现在每日的疫情进展发布会上。但是州长贝克今日否认自己是密切接触者,没有出现症状,也没有接受新冠检测。巴雷尔在出现轻微症状后就与他人保持距离。红十字会连日表示血库库存越来越少,而新冠确诊者州长呼吁大家献血,并以身作则,和夫人劳伦(Lauren)一起去献血。不知道献血车会不会到各地巡回收集献血。以前定期会出现在各镇图书馆。居家令之后,很多人去红十字会献血可能会发生聚集感染,如果能到各镇并接受电话或网络预约,一个个把时间段隔开就会好很多。

今天我和好友没有冲贝克州长发怨言。难得。难得有这样可喜可贺的一天。

残酷的日子就要到来,生死离别就要呈现在眼前,让我们各自尽心尽力,哪怕只是祷告,哪怕只是待在家里,尽量平安快乐。不去给前线的医护添麻烦,不给后方的心理护理者添麻烦。让我们感恩那些为我们支撑起庇护的人们,让我们纪念和帮助那些有需要的人们。让我们记住那些垂危的离去的生命。让我们记住这个历史时刻。让我们从中学到点什麽。

一个朋友说,她听到了帝国崩塌的声音。可是,让我们看到并记住那些闪光的生命。

附录:朋友转发了她认识的一位医生朋友的留言,刚过经她同意,我转录在此。在麻州新冠大流行之初,政府、媒体和大多普通人还沉浸在现世安稳中的迷雾中时,哈佛大学医学院的廉医生曾经署名发出警告和准备建议,在纽约抗疫即将进入最危险阶段时,纽约的王医生给大家留言,不仅告诉大家此时纽约全方位的准备,而且鼓舞士气,擂响了全民抗疫的战鼓。你我都在其中,United We Stand,Together,We Win!

转自Dr. Qian Wang:

致敬!激励!全民的战役已经打响!大疫当前,没有任何人,任何一个国家可以独善其身 [KeepFighting][KeepFighting][KeepFighting]

纽约会展中心已经成为上千多床位的方舱医院。另外还有哥伦比亚大学,体育馆等外加二艘巨型医用军舰,一批备用邮轮,看来医院床位在短时间内没有问题了。

简单的一个小盒子就可以完成负压条件下的气管插管,甚至可以广泛应用于病房急诊室,大大降低改造负压隔离间的成本。

控制传染源5分钟自动检测COVID 19 散布于社区多少轻症隐形患者可以及时实施隔离与救助。

纽约医疗防护措施看到曙光, Bayside Medical Center 急诊室要求N95人人佩戴,也许还有很多很多的医院依然在焦急等待医疗资源,但是快了,真的快了,援助已经在路上,各地海内外纷纷自发组织的华人社区的捐赠物资在这种时候雪中送碳,警察局,消防站,救护中心,急诊室,顶风冒雨送到一线人员的手中,只有一个希望,以最小的医护人员感染的代价坚持到防护观念转变,防护措施到位。

大约一周多前,纽约州长呼吁退休的医护人员,包括医生、护士、呼吸治疗师,“回来并加入对抗新冠病毒中。”就在州长呼吁不到24小时,有1000名退休医生和私人开业医生返回医院,加入抗新冠行列!昨天包括退休医护人员和医学生在内的另外12000名医疗工作者已经签署志愿工作协议,志愿者总数已超过52000人。今天,包括退休医疗人员在内的医疗志愿者增加1万人,共计6万2447人,其中包括10099为心理健康志愿者。一位从业医生说,自己很感动,自己的很多老领导老同事们竟然都回来,这就是给病毒最大的反击。市应急管理办公室(Office of Emergency management)负责专员赫尔曼·谢弗(Herman Schaffer)说:“我们已经与退休医生和护士取得了联系,并将继续推动这一活动。当我们电话打过去时,听到最多的回复就是:I will come。“我来。”而还不止这些人,全美各地志愿者自发支援纽约。

3月25日,jetblue捷蓝航空公司开始免费承运各地医疗志愿者前往纽约严重的疫情区支援。这种“做好事不留名”的做法还是被纽约州长点名表扬。州长安德鲁·库默 (Andrew Cuomo)在Twitter上发表了声明,并表示:“新消息:捷蓝航空为即将前往纽约州的新进医疗志愿者提供免费航班。感谢@JetBlue运送我们需要的重要人员。非常感谢您的帮助。”Jetblue随后回复了这条推特,表示愿意为纽约帮忙。同时在纽约上州,Albany, Buffalo, Rochester 和Syracuse都有航班。

目前hertz公司也表示为医护工作者提供免费车辆。而多家酒店也表示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住宿。

灾难爆发的日子,我们有过恐慌,有过愤怒,很多人都会问一句:为什么是我们?为什么是纽约?但是既然灾难已经出现,我们不再害怕,有这么多人在为了这个城市做出努力,尽他们最大的能力保护我们,我们向奔赴疫区的人致敬,也为所有默默付出的工作者致敬。有人在社交网络上写下这句话:

United We Stand 没有强制,没有要求,但我们看到每一个人自发的行动,让我们意识到国家真正的希望是来自与这个国家的每一位人民。他们虽然微小却力量巨大,祈祷每一位志愿者都平平安安归来。

-----------------------------------------------------------------------------------------------------------------------

▥ 作者介绍
云帆,波士顿大学博士,《纽约华人资讯网》特约作者,两个孩子的母亲。曾在大学教课,后求学深造,喜欢文学、文化与宗教,热心公益与社区建设,有几部译作、几篇不求甚解的论文和几篇还算有趣的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