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每个城市都需要有它的日记。只有史家记录那些挥舞旌旗的王者是不够的。城市里,那些属于个人的,渺小然而动人的瞬间,要有温婉私人的笔调记下。在纽约这个特殊的时间里,《纽约时间》邀请更多的人加入到记忆这座城市的行动中来。还是那句话:你也写日记吗?邀请你。
邮箱:newyorker@chineseinny.com



▥疫情美食日记(总第 32篇) 王若冲 | 4月18日


| 11街附近的树旁里种满郁金香


华盛顿广场的春天
这还是在纽约的第一个春天。那年秋季刚来到这座城市,天气一直很不好,就期盼春天到来。冬天过去,三月住院又出院。没有等到春暖花开,纽约还是暴风雪。而阳光明媚的四月到来后,我已经在国内休息了。

今年的春天却无法出门。等终于踏出门防风时,好像已经错过了许多个花期。今年暖得早,我最喜欢的一叶樱、山樱和染井吉野樱的季节早在一个月前就过去了,剩下还在盛开的偏偏是我曾经最不待见的菊樱、关山樱。
从前嫌它们艳俗,浓烈惹眼。但眼下,就这些我最不喜欢的花花草草也成了珍稀品:能出来一趟,看上一眼,三年总算是感受过一次纽约的春天了。


下午无风,菊樱却忽然下起花瓣雨来。抬头一看,一只小松鼠在枝头跳来跳去,震得花瓣像下雪一样。
华盛顿广场的松鼠不怕人。见我和Sunshine凑上来看着它,它也看着我们,过了好一会儿才觉得无趣,甩着大尾巴悠闲地走了。
一边草地上,另一只松鼠在吃饭:两只手紧紧地抱着一颗大概是去年的橡实,认认真真地啃着。

我正盯着树上一只小小鸟看,和室友猜测它是不是今年新出生的,忽然哗啦啦飞来一大群鸽子。它们摇晃着脑袋,一跳一跳地朝我们走来,眼睛里仿佛闪烁着期许。

这是……要我们喂吃的吗?

我记得疫情之前,华盛顿广场总有一个人喂鸽子。时常看见他端坐在广场附近的一把椅子上,朝鸽子撒一把谷子(或者别的什么吃的)。鸽子们也和他熟了,好像把他当树杈子似的,站在他手上、胳膊上、肩膀上、腿上、脑袋顶上。等那人一扬手甩出去一把饲料,鸽子们扑闪着翅膀,争相抢着那几口粮食。


对了,如果你去华盛顿广场溜达的话,那把他经常逗留的椅子很好辨认。全是鸽子💩的那个就是了。

下午有时候在华盛顿广场打太极,那人也会在广场周围遛鸽子。他边走边朝花坛里撒谷子,鸽子就一路吃。他慢慢悠悠地走着,鸽子边飞边走追在他身后。
不知道那位喂鸽子的老人是不是许久没有出门了,因为华盛顿广场的鸽子从来没有对我如此亲热过。

大概世界上每个温带地区的春天都是由蔷薇科统治的。乍一望过去,要想分辨清楚是樱花、杏花、桃花、李花,还是杏花,大概还需要一本植物百科。记得果壳几年前的春天发过蔷薇科识别指南,只可惜我早就找不到那张图片了。

相比花树,纽约人还爱极了水仙和郁金香。黄水仙的季节在一个月之前。二月底我还从Whole Foods买了一把,和向日葵一起插在花瓶里。只可惜花期短了些。现在的路边,只剩下不太繁茂的稀疏白水仙。鸢尾和芍药不成气候,统治了地面半壁江山的就只有郁金香了。


一座座教堂的花园里种满了郁金香,只可惜游客寥寥。第六大道的纽约公共图书馆的后花园里也栽满了郁金香,但今年没有太多人欣赏。公园里、公寓楼外的花池里、路边的花坛是各个品种的郁金香。开得旺盛,开得灿烂。


这不免让我十分沮丧。因为绽放本身证明了对花而言,人的存在无关紧要。就算你悉心培育、栽培了它们,等到花期来临时,花朵不会等待你。没有人在,依然盛放。

若能等一等我们就好了。等我们疫情过去,走出家门,好让我赶上春天的脚步。
可是时间怎么会等人呢?春天来了,春天走了,不带走一丝云彩。

嗳,小时候因为暑假最喜欢夏天,但大了以后只喜欢春天。因为春天意味着冬天的结束。

但今年真残忍呀,让人无暇顾及东风的到来,甚至弄不清冬天是否彻底结束。


还是在十一街附近。郁金香花池旁,一位老爷爷安安静静地读书,好像周遭的一切和从前一样,还是个平静的下午。



停摆的纽约
第六大道上,好几家去过的餐厅都挂上店铺转让的牌子了。而挂牌说明还在营业的餐厅,从外观看起来和停业并没有什么两样,让人疑惑该不该进去点一份外卖。

下午路过一家餐厅时,见橱窗里挂满了袋装吐司,还以为是哪家面包店关门了。抬头一看招牌,竟是一家埃塞俄比亚餐厅。店铺转让。

不大明白,这家人为什么要在橱窗里挂满面包?


这样安静的纽约,寂寥得让人害怕。像一个活泼健谈的人说他开始吃抗抑郁药了一样,有一种人生无常的绝望感觉。本想顺着Highline走回家,入口处铁门紧锁,大概因为疫情关闭了。


到楼下时,忽然很馋gelato,就去University Place那家Gelato Amorino。发现暂停营业的时候还小小地难过了一会儿。


美食

这几天没有休息好,室友姐姐就做饭给我吃。昨天晚上卤了牛腱子、鸡蛋和香干,一锅卤味放置一晚上之后更加入味。今天起锅吃了。




本以为今天没有什么可说,却哩哩啦啦讲了一大堆。
困了。祝大家早安、午安和晚安。

来源:纽约时间(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