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画科普小知识: 动画创作基本可分为三个步骤:Pre-production、Production和Post-production。 Pre-production(前期准备阶段) 在这一阶段,主要是完成故事创作和完成剧本,根据剧本和故事的内容来设计角色,再创作故事板,选择颜色方案(color scheme or color palette),然后设计背景,录制声音,包括独白、对话、旁白等。 第一个阶段对于动画创作至关重要。因为一个好剧本的创作十分有难度,需要在视觉方面给动画创作空间,因为动画毕竟是视觉为主的艺术,同时还要提供强大的故事线,能给予角色以生命力。 (关于动画创作前期的灵感、叙事选题。调研等,以前写过一些相关文章,可以参考) 一个好的故事板需要结合剧本,通过视觉的方式,将故事(包括其中人物的活动、场景、具体事件和画面调度)以视觉的方式基本呈现出来。 这一阶段不需要完全完成角色、背景和其他视觉元素的设计,但至少需要结合剧本,以草图的方式概述出角色和场景的基本设定。可以从草图开始,逐渐发展、丰富成细节化的设计。在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就可以开始把所有的视觉内容涉及一个整体的配色方案,包括灯光设计(lighting)。特别是夜晚的画面中,不同的光源可以帮助我们在画面中创造出不同的气氛,格外需要注意。另外一个额外注意的是场景设计的部分,要充分考虑剧情和风格所需要的场景,以及场景和其中人物的关系,人物和场景之间视觉冲击力的强弱关系需要进行取舍和平衡。在这一阶段结合故事板,主要的场景都要完成绘制,然后把场景在第二阶段进行完善。 2. Production(动画制作过程) 制作阶段,就是把第一阶段中准备好的所有材料都集合在一起,把每一个情节都以动画的形式制作出来。 这一步骤包括了绘制背景、角色动作、大致粗略地完成动画(rough animation)、清理画面(clean-up)、中间帧(inbetweening)、合成(rendering)、输出(export)。 在每一阶段,会用到不同的软件,根据每一个作品的具体需求,结合不同软件的特性,进行搭配使用,以实现最更好的效果,这个会在后面软件的介绍中详细说明。 不同的元素如何进行搭配是第二步骤中的重点。所以专业的动画制作都会用到拍摄表(exposure sheet)来帮助整理和安排这些元素的相互搭配和具体使用细节。 常见的拍摄表涵盖五个基本内容: actions and timing dialogue and music animation layers background view perspective 第二种方式就是在同一图层,或同一张纸上,用不同的颜色来完成清理工作。目的就是让画面更加的清晰可辨,但有些特殊的风格中也不需要这一步骤,具体操作依照具体情况而定。 In-betweening,添加中间帧,就是在两张画中间添加额外的一张画,让画面看起来更加流畅。 比如在制作一个最简单的动画-弹球(bouncing ball)的过程中,一个球从高处跌落到地面然后弹起。我们先绘制两张关键帧(key frame),一张是球处于最高点时,一张是球触碰到地面时。所要添加的中间帧就位于这两帧之间,可用于调节视觉上这个球从高处跌落到地面时的速度感,让画面更流畅。需要注意的是,添加中间帧后,画面变得流畅的同时,呈现出来的物体移动的速度也会变得更慢一些,所以一些需要物体快速移动的画面中,不一定需要添加中间帧。 3. Post-production(动画后期剪辑) 在这个阶段,要增强动画的效果,通过添加一些额外的音效和录音,来增强动画情感和感官体验。再最终版本完成后,就可以进行最终的输出,可根据上传或参展等不同的需求,用不同的格式进行输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