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大多数人的美国梦都光鲜亮丽,不像纽约的地铁那样破败不堪。提起美国,也许人们脑中浮现出的 总是那高举火炬的自由女神像。还记得无数的老电影里描绘新移民到达纽约的场景,总是一群小伙子站在船头,隐隐约约看见高耸的女神像——“看!我们到纽约 啦!那自由民主的美利坚合众国!”无数电影浪漫的渲染,也难怪有了《Which Way Home》(一部讲述墨西哥及其他南美地区的儿童冒死穿越美墨边境,希望永远留在美国的纪录片)里采访者和一个叫Kevin的小男孩的对话:

Have you ever been in the US before?
你去过美国吗?
Never.
从来没有
How do you imagine the US?
你想像中的美国是什么样子?
WOW. big towers. A great city. Cities. Huge ones.
哇哦。摩天大楼。一座巨大的城市…城市,大城市
How do you know it’s like that?
你怎么知道是那样的呢?
Because they show them on TV, and in movies. And now I want to see it live.
因为他们在电视和电影里就是那样放的啊,现在我想亲眼看看。
Which part do you wanna see most?
你最想看的是什么地方?
God, I want to see all cities. Not only to see, but to stay there forever, if possible
天啊,我想看所有的城市。不只是看,我想永远留在那里,如果可能的话。
Any special place you wanna go?
有什么特殊的地方想去吗?
Manhanttan.
曼哈顿。

好一个曼哈顿,造就了无数局外人对于美国的幻想。当我在某个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夜晚,和其他 好奇而兴奋的游客一样,登上洛克菲勒中心GE大楼的顶端,看着脚下一栋又一栋发出金色光芒的摩天大楼,我也产生了一种征服纽约的错觉;不远处,修建于大萧 条时期左右的克莱斯勒大楼和帝国大厦的顶部已经亮起了璀璨夺目的灯光,1930年代的恐慌和低落不复存在,留下的除了荣耀,还是荣耀。
让纽约引以为豪的不只是宏伟的钢筋水泥大楼,那座矗立在曼哈顿岛南部的自由女神像更是游客们 必须去朝拜的圣地。我去的时候还是冬末,空气里还有一丝寒意,但这并不妨碍游客对自由女神像的热情。游客大多来自外地,这是常情;就像北京人不会总去长 城,武汉人不会总去黄鹤楼一样,纽约人肯定早已经习惯了这座静静站在小岛上的女神。然而怀抱极大热情的游客们则依旧排着长队,在冬末微弱的阳光里攒着手中 的轮渡票。船在海上摇摇晃晃,站在布鲁克林大桥公园时看到的只有一丁点的女神像,那时候随着船的迫近而显得愈加宏伟和硕大;她身上奇异的绿色,更让人无法 想象她刚刚落脚美国时所散发的铜原本的光泽。时间洗刷了很多东西,却也许没有磨去她身上象征的自由的精神。无数人站在那个小岛上,从她的正面走到背面,再 绕到正面,发出和我一样的感慨:” 原来她是这样的啊!” 多少电影电视里的画面,彼时彼刻真正呈现在眼前了。轮渡码头附近的公园里的街头艺人会扮成她,纪念品商店会在T恤和杯子上印上她,游客会戴上她头上刺状的 装饰,成群结队丶兴高采烈走在纽约的街头,前往下一个旅游景点。而前几天,我不经意在地铁里瞥见一个穿着黑色t恤的男子,他的衣服上也印着自由女神像—— 只不过女神的脸换成了一个骷髅,仿佛在说:“自由已经死了!” 世界上的事情也许就是这样,外人看来无比美好的东西,身在其中的人也许并不这么觉得;或者是,等到外人变成了身在其中的人,才发现事情并不像看起来那么美 好,就像钱钟书在《围城》里写的一样。我在F车上遇见的两个中国妇女,依我说她们在纽约已经落脚一阵子了,也算半个“纽约客”了——客居纽约。她们看起 来,就像是进了围城的人。
她回头看了一眼坐在旁边的我.

“你是中国来的?”
“是呀.”
“哎呦,太好了。我们想去法拉盛,坐地铁坐晕了。从法拉盛来曼哈顿的时候一下子就到了,怎么回去的时候怎么都找不到来的时候那个口子啊。”
“这条F线是可以转7号线的呀。7号线坐到底就是法拉盛了。我前天还去买了一次菜。”
“哦,这样啊。那就好。真是坐糊涂了。我们都转了一个小时了还没回去。你是哪儿人呀?在这儿上学的吧?”
“我是湖北的。是在上学。您是哪儿的?”
“我是西安的。她是东北的(指了指旁边的中年妇女)。”
“我去过西安。好地方啊。所以你们是来旅游的?”
(她似乎心中叹了一口气)“来打工的。现在后悔啊!想回去。”
“为什么想回去呢?美国不好吗。”
“可能是因为我们才来两个多月吧。听别人说住久了就会喜欢上这里。来了就后悔。想回去啊。觉得还是国内好。”
“我觉得还是美国好。空气新鲜啊,水也干净。吃的也放心一些。你看中国那些吃的,太吓人了。”
“对对,这倒是的。不过我们当时在休斯敦的时候,晚上街道五六点钟就没人了!有点不习惯。”
“那就在家呆着呗,家里多舒服啊。我就喜欢在家呆着。”
“还是不习惯。可能是刚来吧。”
“所以你们是旅游签证过来的?”
“是啊。 给了半年的时间。我们也是花了好多钱出来的!没想到出来就后悔。”
“是啊,机票不便宜呢。所以你们今天去曼哈顿玩的吗?”
“没有,找工作。”
“所以一般都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呢?”
“餐馆啊什么的。现在也不是很好找。我想着再呆一段时间看看吧。”
“恩。所以你住法拉盛?法拉盛挺好的,什么好吃的都有啊。”
“是啊。住家庭旅馆。”
“家庭旅馆?那多少钱呢?”
“十美金一晚上。”
“十美金一张床是吧。一个房间多少人呢大概?”
“四到六个人。”
“那安全吗?”
“我们找的这家还行吧。”
“纽约房子确实很贵就是了。”
“你们要在我前面一站下车呢。下了车找紫色的7号线的标志,很好找的。”
“好,谢谢你啊姑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