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巴伦周刊转载法新社8月20日报道 Tim Mulligan搬到曼哈顿中心区,只为离工作场所更近,摆脱每日乘坐刺耳地铁的煎熬——这只是考验纽约人日常的城市噪音之一。

(图片来源:巴伦周刊标题截图)


Tim是患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美国海军陆战队退伍军人,他说:“即使戴着耳机开到最大音量,整个通勤过程还是什么都听不见,而且那样还会伤耳朵。”

报道称,为了在靠近纽约旅游中心时代广场的家中安睡,他用高密度隔音泡沫密封窗户,挂上双层厚窗帘,还买了耳塞。上街时他依赖降噪耳机,出行更偏爱自行车而非地铁。

在这座拥有850万人口的大都市,纽约市民和游客几乎时刻被刺耳的警笛声、喧闹的人群、嘈杂的酒吧和汽车鸣笛包围。2024年,全市热线接到75万起噪音投诉,这是最常见的生活质量问题。

作为“不夜城”,纽约是美国少数几个用噪音法规管控车辆、施工、商业和娱乐场所声响的建成区之一,甚至安装了带传感器的摄像头来检测和处罚违规者。然而,环境保护局(DEP)推出的自动噪音检测摄像头实际数量寥寥。

据Streetsblog报道,数据显示,2020至2025年间,326,509起车辆噪音投诉中,约半数因警方“未观察到违规证据”或“问题已消失”而被驳回,仅不到1%的投诉最终开出罚单。

哥伦比亚大学2010至2012年的一项研究发现,九成纽约人因每日暴露于超过70分贝(健康平均值)的噪音而面临听力损失风险。

该报告作者Richard Neitzel教授如今正牵头全美首项噪音研究,利用20万名志愿者佩戴的智能手表追踪声级。

身为密歇根大学教授的Richard说:“似乎约四分之一的美国人长期暴露在可能损害听力的噪音中。”

18至25岁年轻人过量噪音主要来自耳机,但奈策尔Richard称,总体而言,受环境噪音影响的人比戴耳机的更多。

他指出,尽管受噪音影响的人口比例与空气污染相近,但声学问题不像空气质量那样被居民和官员列为优先事项。

有明确证据显示,过量噪音与睡眠不良、心血管疾病、抑郁、认知衰退、早产及学业表现不佳相关。每20名研究参与者中就有3人受耳鸣(持续耳鸣)困扰,这一现象正日益普遍。

曼哈顿时尚街区Hudson Yards一家热门墨西哥餐厅的经理Shane Newman称,喧闹音乐甚至被用于促进消费:“伴着音乐喝杯酒,氛围很好……客人就会待得更久。”

听力学家Michele DiStefano表示,噪音对健康的影响“尚未得到充分研究”。

她警告:“暴露时间越长、音量越高,听力损失程度就越严重——尤其对年轻人而言。听力一旦影响就无法逆转,但其实可以预防。”

(编译:Step)